二氧化氯的两种常用制取方法
二氧化氯(ClO2)气体是和氯相似的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水溶液的颜色随浓度的增加由黄绿色转为橙色。它在水中是纯粹的溶解状态,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它的消毒作用受水的pH值影响很小。该产品很容易挥发,其液态和气态并不稳定,温度升高、曝光或与有机质接触都会对其性质产生影响,因此使用时大都是现场制备。那么都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取该气体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两种常用方法吧。
1、氯酸钠-甲醇法(R8法):
在酸性条件下用甲醇还原氯酸钠产生ClO2气体,气体经冷却后以水吸收得到水溶液。反应式如下:
30NaClO3+20H2SO4+7CH3OH→30ClO2+23H2O+10Na3H(SO4)2+6HCOOH+CO2
用该法的关键是甲醇要长时间的连续滴加,并使二氧化氯水溶液在吸收塔中不断循环吸收,从而提高气体的转化率。
2、亚氯酸盐法:
一般用氯(Cl2)或盐酸(HCl)与亚氯酸钠(NaClO2)制取时,也会分为两种类型:
(1)依据5NaClO2+4HCl→4ClO2+5NaCl+2H2O式制取ClO2时,要注意NaClO2和HCl这两种反应物的浓度控制。这种制取方法不存在自由氯,不会产生THMs。
(2)依据Cl2+2NaClO2→2ClO2+2NaCl式制取ClO2时,理论上1mol氯和2mol亚氯酸钠反应可生成2mol二氧化氯。但实际应用时,为了加快反应速度,氯的投加量往往会超过化学计量的理论值,这样产品中就会含有部分自由氯Cl2。作为污染水的消毒剂,多余的自由氯存在就有可能产生THMs。若自由氯过多,ClO2还可能被氧化成ClO-3而降低杀菌能力。另外,该法的还需用加氯机投加,运行复杂,占地面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