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新闻资讯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二氧化氯报道四:为什么多位老专家联名呼吁中止修改或废弃国标?

  来源:www.hongfuchem.cn
  1、一封呼吁信引发的涟漪
  一位老专家联合多位专家和从业者联合签名给国家标准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的一封公开信,热切盼望通过正当的途径和程序,阻止国家标准GB27803-2006《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修订中的错误。信的原文如下,其中通联方式和附件已删掉。
  国家标准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
  国家标准GB27803-2006《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于今年开始修订,由化工部天津化工设计研究院(现隶属于中海油)主持。我曾受邀参与修订起草。
  该标准于十多年前制订时就有一些遗留的问题,甚至是原则的错误。这些错误对我国二氧化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此次修订,是一个改正错误、拨乱反正的难得机会,理应是二氧化氯行业今后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良好契机。但是,该标准的修订过程却一波三折,最后竟然回归到了错误的老路上,令人十分不解和担忧。
  二氧化氯,从若干重要的指标的综合评价来看,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消毒剂,其高效、速效、广谱和安全、无残留、无公害的特点为世所公认,在高效杀灭几乎所有病原微生物的同时,却对人畜等多细胞生物的作用极为平和,可以直接用于人和动物皮肤、粘膜的消毒。央视报道,高铁武汉站在封城后开始重新运营之前,就用了二氧化氯消毒剂对车站场地、环境、设备等进行了全面的消毒。二氧化氯为中国的防疫战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二氧化氯行业的全体人员,对二氧化氯无比热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行业的信誉。我们热切盼望,通过正当的途径和程序,阻止该标准修订中的错误,给我们一个科学、先进、好用的标准修订版。为此,我将标准修订中的一些情况另文如实汇报,附呈。敬祈
  各位领导过目、赐正!
  中国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退休人员 龙膺厚拜上
  2020年12月7日 于西安
  对于一个国标修改,有不同或者反对意见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本信件中有四五位人员的身份,还是引起了时态的关注。因为他们既不是企业代表,也不是专职的研究人员,都是原来从事过二氧化氯相关工作、年龄在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同志。他们不是利益攸关方,但为啥还要这样捶胸顿足的呼吁呢?
  2、二氧化氯行业标准现状堪忧
  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A1级安全消毒剂,市场十分广阔,特别是新冠疫情进一步带动了二氧化氯市场的快速发展。据国家工商网查询目前国内营业范围涉及到二氧化氯的企业约700余家(在业)。涉及到二氧化氯的行业机构、组织目前有中国二氧化氯学会、中国二氧化氯协作组两个非官方机构。
  据了解,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曾成立了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氧化氯工作组。2005年初,在哈尔滨成立了全国化工标准物质委员会二氧化氯专委会,成立的首要任务是尽快解决法规和标准滞后问题,促进二氧化氯消毒剂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但后期工作进展并不如预期。
  二氧化氯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应用产品,因此很多行业和企业都有很多对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主要集中在某一产品质量、检测方面。这些标准分别归属于国家卫健委、生态环境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机构。由于标准制定主体多,标准归口单位及主管部门各不相同,不同标准出现技术指标或规定不尽一致,不仅造成市场应用混乱,也造成了政府部门制定标准的资源浪费和执法尺度不一。
  以成分(含量)检测方面的标准为例,目前涉及到的国家级标准分别有GB/T5750.1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GB/T 20783-2006《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HG3669-2000《食品添加剂稳定态二氧化氯溶液》、GB2760-200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6366-2006《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以及卫生部2002年《消毒技术规范》等8个标准。
  这8个标准中,对ClO2含量测定的方法和要求却各不相同。例如,HG3669-2000中测定的是“有效二氧化氯含量”,需要特定装置,试剂用碘化钾、硫酸、盐酸等;GB/T20783-2006中测定的是“二氧化氯含量”,所用试剂为碘化钾、硫酸、丙二酸等,即所谓“丙二酸碘量法”;但将“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作为消毒剂申报国家卫健委批件时,检测方法按却又执行《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中的“五步碘量法”;在二氧化氯产品用于涉水批件时,各省疾控检测中心采用的是GB/T5750.11-2006比色法。
  写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了:同一种产品,在不同领域应用时对含量的测定却有多种“标准”,检测出二氧化氯的含量也肯定是多种的。至于涉及到二氧化氯发展所需要的一般性、原则性和方向性的指南类标准和规范,以及相关技术、管理、应用、服务的标准,则大量缺失。
  3、国标GB27803-2006版本就存在问题,修改后问题更大了,将严重影响产品应用和行业发展
  2020年,行业内开始了国家标准GB27803-2006版的修订工作。但是,这次修改的内容越来越遭到业内专家的反对,甚至愤然离场,直至上书请求停止修改或者废弃这个标准。为什么?
  GB27803-2006是一个产品标准,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有效二氧化氯的含量。这就涉及到三个核心的问题:一是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和亚氯酸钠溶液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关于这个问题,在行业已经有过很多讨论,我们将在下一章中向大家介绍。
  二是这个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是用什么酸活化的?由此引申出检测产品的标的物,到底单指主剂还是主剂+活化剂?毕竟二氧化氯的活化是保证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现有标准中并没有规定活化浓度、比例、时间和活化顺序。
  在活化剂的使用上,为了防止氯离子干扰,GB20783-2006中提到“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在酸性条件下释放出具有氧化性的二氧化氯”,在方法提要的分析步骤中“加入2g碘化钾、3ml硫配溶液,混匀”;而HG3669-2000则规定活化剂应是食品添加剂盐酸。但在产品的实际使用中大部分,用以10:1的柠檬酸(弱酸)作为活化剂。大量试验证明,使用柠檬酸等弱酸作活化剂一般仅能活化60%或更低的二氧化氯,即使延长活化时间也难达到100%。
  尤其是GB20783-2006采用大量硫酸进行活化该亚氯酸盐(钠)溶液,与用户一般采用柠檬酸等弱酸活化,在方法上也存在较大偏差。很显然,用强酸来检测药剂的含量,肯定用户要比实际使用的,高得多。
  三是到底用什么试剂、如何分步检测?原在上海文华消毒研究所从事二氧化氯开发工作多年的鲍立峰教授,一直专注二氧化氯的检测工作。这位80多岁的老专家在微信中亲自撰写了检测方法的修改过程:
  (1)自从上世纪80年末,美国Bio-Cide国际有限公司的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引入中国以后,由于当时国内没有二氧化氯有效含量的检测方法,权以检查有效氯含量的碘量法,暂且作为二氧化氯有效含量的检测方法。本文在这里简称为一代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天看来,就是把溶液中的二氧化氯、亚氯酸根和氯气三种都通通作为了二氧化氯的含量。这在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一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亚氯酸钠,二是当年做标准时各单位提供的样品中亚氯酸根和氯气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为了把有效氯的成分剔除,逐采用在检测前先加入丙二酸,用于先行屏蔽氯的干扰,以图得到更加正确体现二氧化氯检测方法。于1997年由卫生部以法规形式,规定丙二酸碘量法作为二氧化氯的含量检测方法。此法简称为二代。
  (3)丙二酸碘量法试行一段时间后,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丙二酸碘量法检测到的是亚氯酸根和二氧化氯的合量,把二氧化氯和亚氯酸根合量作为活化后二氧化氯应用液的二氧化氯含量,是非常为不负责任的。经过漫长时间的探索,同时在借鉴美国五步碘量法的基础上,经历了几个版本,逐步形成当今较为认可的理想的五步碘量法,既把亚氯酸根也排除掉。简称为第三代检测法。从一代到三代,前后整整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实属不易。
  然而,在本次修改过程中却把大家较为认可的五步碘量法莫名其妙地改回到30年前的一步碘量法上去。这是为什么呀!是这些人真的不懂?还是为了应个别利益者的需求而故意为之?

网站地图 |
公司主营二氧化氯消毒剂,活性氧消毒剂,食品保鲜消毒剂,医院污水消毒剂,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等,产品质优价廉,售后无忧

城市分站: 主站   济南   烟台   威海